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公眾號發布題為《蘭州新區:在推動蘭西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的文章,充分肯定蘭州新區改革發展成就。
蘭州新區緊扣“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四個戰略定位,在服務甘肅發展新格局、融入蘭西城市群建設中爭做改革創新“排頭兵”、實體經濟“主戰場”、區域協同發展“增長極”。2021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超過20%,工業增加值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4%,進出口貿易額增長101%。 深化系統改革 推動營商環境新改善 充分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立足區域大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按照區縣(皋蘭縣)融合發展思路,開展跨區域國土空間布局研究,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區面積穩定的同時,實現增加農業、生態、城鎮空間,減少撂荒地、水土流失、生態脆弱區面積,提升耕地質量、生態服務功能、省會承載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城市發展的“三增、三減、三提升、三保障”目標,為蘭西城市群建設提供充足發展空間。 二是立足項目快落地優化營商環境。全省率先實現政務服務365天不打烊、電子證照跨區域核驗等,與20個省170個市縣區成立跨省通辦聯盟,實現140項高頻事項異地通辦。創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冊、容缺登記、自主辦理”,項目落地時間縮短1/5以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近16%。全省率先開展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建立土地要素供給方式、效益評價、使用權退出全生命周期土地管理機制,用地效益顯著提升。 三是立足綠色高標準優化金融服務。著眼服務“雙碳”目標,用好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金字招牌”,發布實施綠色金融地方標準,掛牌設立西部綠色認證中心,搭建甘肅首家“綠金通”綜合服務平臺,融資規模突破100億元。設立首支總規模30億元綠色基金及首支1億元規模綠色化工子基金,綠色貸款余額達141.8億元。 做強實體經濟 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始終把產業作為立區之本,堅持“引、扶、育”結合夯實產業基礎,堅持“由小到大、由低向高、由單一向復合”逐步推進延鏈補鏈,以“五抓”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抓產業規劃。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實施“335+X”產業倍增行動,重點打造綠色化工、新材料、商貿物流3個千億級,先進裝備制造、清潔能源、城市礦產和表面處理3個五百億級,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5個百億級優勢主導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發展新優勢,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二是抓園區建設。高標準打造150平方公里綠色化工園區,一期基礎設施全面配套,新落地項目60個、總投資243億元,巨化集團、東方希望等領航企業成功簽約。高起點規劃50平方公里光氣產業園,著力延伸化工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全面啟動20平方公里城市礦產與表面處理產業園建設,引進項目23個、總投資70億元。 三是抓升級改造。大力引進節能環保、核能配套等裝備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蘭石超高溫熔鹽制備技術及裝備、大成光熱發電裝備等在國內重大新能源項目中示范推廣,秦川園區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 四是抓新興業態。加強關鍵領域材料創新,加快建設特種合金材料、高分子化學材料等為主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寶武、海亮等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園區,德福銅箔由年產5萬噸增至20萬噸。開展“東數西算”工程試點,建成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著力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主承載地。 五是抓特色培育。加快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申聯全球首條合成肽疫苗生產線建成投產,西北首個醫藥物流產業園入駐企業近千家。大力發展全域現代農業,日產30萬枝鮮切花熱銷全國、走出國門,現代農業示范園等3個項目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建成投用設施大棚近萬座,新希望200萬頭生豬、蘭牧工商萬頭奶牛等一批項目建成投運,種養加、產供銷現代農業循環產業鏈加快構建。 集聚創新要素 加速釋放發展新動能 瞄準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加強關鍵領域科技創新,搶占西北地區科技創新制高點,入選第二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 一是強化平臺建設。立足打造蘭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新建博奧醫學檢測病原微生物快檢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20個。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專精特新化工科技產業園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6種高端精細化學產品填補國內空白、83種替代進口、68種出口外銷。 二是強化成果轉化。深化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產學研合作項目增長50%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31.3%,快速推動先進催化技術、重離子治療腫瘤技術、碳減排技術等一批成果轉化應用,重離子加速器及質量檢驗檢測工程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成投運,首臺鎳基材質冷氫化反應器打破外企壟斷,全球首個千噸級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成果向內蒙古等地推廣。 三是強化人才保障。實行柔性人才引培制度,健全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機制,以優質創新創業環境吸引人才集聚,重點引培一流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和研發人員3萬多名,申請各類專利千余項。加快推進16平方公里科教園區建設,入駐師生近10萬人,向社會輸出專業技能人才5.3萬名、就業率達95%以上,為新時代甘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積極融入“雙循環”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全面提升綜保區、空港、陸港、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一區兩港一通道”立體化開放平臺功能,進出口貿易額實現倍數增長。 一是高質量推動綜保區發展。進境種苗、冰鮮水產、水果、糧食、肉類、活體動物等六大指定監管場地和網購保稅、跨境直郵兩個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高水平運營,首單德國進口整車保稅倉儲業務落地,保稅物流業務增長2倍,加工類貿易增長70%,全省外貿增量貢獻率達50%。 二是高起點布局臨空經濟產業。依托中川國際機場空港口岸優勢,大力發展航空產業和臨空經濟,積極拓展“空中貿易走廊”,與巴西航空、瑞麗航空等國際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暢通與中亞、西亞及南亞、東南亞等地區空中商貿物流通道,在西北地區率先推廣“兩段準入”通關模式,國際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21%。 三是高水平打造物流集散中心。持續提升鐵路口岸集散功能,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通過國家驗收,西北首個鋁期貨指定交割倉庫穩健運營,西部陸海新通道雙向貫通,“甘肅—山東—拉脫維亞”物流新通道成功打通,首開巴斯夫“德國—蘭州”中歐化工班列,到發國際貨運班列同比增長167%。